近日,考古工作者在湖北荆州一处战国时期墓葬中发掘出大量竹简,总数超过500枚。这批竹简保存状况良好,字迹清晰可辨,为研究战国时期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
据现场考古负责人介绍,竹简出土时呈捆状堆放,部分简牍仍保留着原始编绳。通过初步清理,已识别出包括法律文书、占卜记录、医药方剂等在内的多种文本类型。其中一组记载土地交易的竹简尤为完整,详细记录了交易双方、土地面积及见证人等信息。
文字学家指出,这批竹简采用典型的楚系文字书写,部分简文可见明显的修改痕迹。在一枚记载祭祀仪轨的竹简上,还发现了用朱砂标注的批注,这种特殊的标记方式在以往出土简牍中较为罕见。
文物保护专家表示,目前竹简已转移至恒温恒湿实验室进行专业养护。后续将通过红外扫描等技术手段,对字迹模糊的简牍进行图像增强处理。全部释读工作预计需要2-3年时间,研究成果将陆续公布。
此次发现不仅丰富了战国简牍的实物资料,更为研究楚国地方行政制度、民间契约形态等课题提供了新的实证材料。学术界期待这批竹简能帮助解开更多历史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