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考古工作者在陕西昭陵陪葬墓区取得重大突破——唐太宗李世民嫡女长乐公主墓的发掘成果正式公布。这座编号为“昭陵M163”的墓葬虽曾遭盗扰,但仍出土了令学界震惊的珍贵文物,为研究初唐皇室生活提供了全新实物资料。
墓中最为瞩目的发现当属一组完整的公主礼仪器具。其中鎏金铜熏炉通体錾刻缠枝纹,炉盖镂空工艺精湛,底部“长乐尚宫”铭文证实了墓主身份。同出的还有一套罕见的水晶项链,由28颗棱柱形透明水晶珠串联而成,其纯净度在唐代饰品中堪称孤品,印证了《新唐书》中“水晶出波斯”的进口记载。
考古人员特别注意到墓葬壁画呈现的独特规制。墓道东壁绘有规模宏大的《备马出行图》,其中六匹枣红色骏马鞍鞯齐备,与《唐六典》记载的“公主乘马六匹”制度完全吻合。更令人称奇的是,西壁《乐舞图》中出现了失传已久的“浑脱舞”场景,舞者着胡旋裙的造型为研究丝绸之路乐舞交流提供了珍贵图像证据。
在墓室淤土中发现的7件彩绘陶俑尤其值得关注。其中一组高度达45厘米的女官俑,其面部采用“开相”工艺,瞳孔以墨玉镶嵌,衣裙保留着罕见的“退红”矿物颜料。这些陶俑的服饰层次清晰展现了初唐命妇“钿钗礼衣”的完整搭配,弥补了文献记载的细节缺失。
墓志的出土解开了历史谜团。青石墓志记载长乐公主“贞观十七年六月遘疾薨”,与《资治通鉴》记载的死亡时间存在三个月差异。志文中“药石无征”的表述,结合骸骨检测发现的慢性中毒迹象,为学界重新审视玄武门之变后皇室内部关系提供了新线索。
此次发掘还首次发现了唐代公主的完整化妆品组合。漆盒内保存的白色脂粉经检测为铅汞混合物,配套的银平脱镜匣中残留着朱砂痕迹。特别是一把象牙雕花梳篦上刻有“丹霄殿造”款识,证实了唐代宫廷设有专属化妆品作坊的记载。
长乐公主墓的发现不仅填补了唐代公主墓葬形制演变的空白,其出土文物的工艺水平更折射出贞观年间手工业的巅峰成就。这些实物证据将帮助学界重新评估初唐时期的文化开放程度与皇室女性的真实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