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因正当防卫引发的案件,让江婷这个名字成为舆论焦点。事发当晚,江婷在回家途中遭遇持刀歹徒袭击,情急之下她用随身携带的防狼喷雾反击,导致对方摔倒后重伤不治。这个看似简单的自卫行为,却在法律与道德的夹缝中掀起了巨大波澜。
案件审理过程中,公诉方认为江婷的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监控显示歹徒当时已处于醉酒状态,攻击性相对降低,而防狼喷雾直接作用于面部导致其失去平衡后颅脑着地。但辩护律师强调,在紧急状态下普通人难以精确判断危险程度,且喷雾属于非致命性防卫工具。
社会舆论呈现两极分化。女性权益团体发起"#我也是江婷"运动,认为判决将影响女性自卫勇气;而部分法学专家则担忧过度放宽防卫标准可能引发暴力升级。江婷本人从最初的惊恐无措,到后来出庭时展现出令人意外的冷静,她在最后陈述中说:"我只是想平安回家。"
经过三次庭审,法院最终认定江婷构成防卫过当,但考虑其无前科且积极赔偿,判处缓刑。这个颇具争议的判决背后,折射出正当防卫制度在实践中的认定困境。法官在释法时特别指出,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应结合具体情境综合判断,不能简单以结果论责任。
案件落幕后的江婷选择离开原居住地,她在社交媒体上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希望永远不会有人需要面对这样的选择。"这起案件引发的讨论持续发酵,最终推动当地出台了更细致的正当防卫认定指引。当自我保护的本能遭遇法律的刻度,江婷的故事成为法治进程中一个鲜活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