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开年,一部聚焦法治与人性边界的现实题材剧《正当防卫2025》引发全民热议。该剧以三起交织的防卫案件为主线,通过检察官李正阳与律师徐漫的视角,层层剥开正当防卫认定背后的社会困境与人性抉择。
剧中第一个案件“深夜便利店事件”中,女店员反杀持刀劫匪的举动被认定为防卫过当,引发网络声援浪潮。编剧通过监控录像的逐帧还原,将观众带入“瞬息生死”的判定困境,折射出法律条文与公众认知的鸿沟。
第二条叙事线“校园霸凌反杀案”则更显残酷。长期遭受欺凌的高中生在厕所持刀反击致施暴者重伤,案件背后牵扯出未成年人保护法、校园监管责任等社会痛点。庭审戏中,被告席上颤抖的校服与原告席的奢侈品牌形成刺眼对比,弹幕量在播出时突破百万。
最富争议的是第三条“家暴反杀线”。家庭主妇在丈夫酒后施暴时用花瓶反击致其死亡,而警方发现其手机中存有长达两年的虐待录像。该案在剧中引发“正当防卫时间限度”的专业辩论,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教授在采访中表示,剧中呈现的“持续性侵害防卫”认定难题具有现实参考价值。
值得关注的是,该剧创新采用“双线复盘”叙事。每集结尾由公检法专家与普通观众组成模拟陪审团,对同一案件进行不同立场的推演。这种设置让观众直观感受到: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无数个体在极端情境下的生存答卷。
《正当防卫2025》的深层价值,在于将刑法第二十条的抽象规定具象为血肉丰满的故事。当最后一个镜头定格在修订后的《正当防卫认定实施细则》颁布时,荧幕内外都完成了对法治精神的集体思考。正如剧中台词所言:“正义的天平上,既要称量行为的尺度,也要丈量人性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