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敏道,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乾隆年间著名将领。他生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自幼习武,精通骑射,后随军征战,屡立战功。阿敏道最为人称道的是他在平定准噶尔叛乱中的杰出表现。乾隆二十年(1755年),他随定边将军兆惠出征准噶尔,在伊犁等地多次击败叛军,为清朝统一西北立下汗马功劳。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阿敏道奉命率军征讨大小和卓叛乱。他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成功招抚部分和卓势力,同时以武力镇压顽抗者。在库车之战中,阿敏道身先士卒,亲自督战,最终攻克叛军重要据点。然而,在追击残敌时,他不幸中伏身亡,时年43岁。乾隆帝闻讯后深感痛惜,追赠他为三等公爵,谥号"壮烈",并命人将其事迹载入《平定准噶尔方略》。
阿敏道一生征战沙场,为维护国家统一作出重要贡献。他善于用兵,体恤士卒,在军中威望极高。其军事才能和忠勇精神,成为后世边疆将领的楷模。阿敏道的生平事迹,不仅反映了乾隆时期清军在西北的军事活动,也展现了满洲将领在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