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恒河流域出土的一块刻有古老文字的石碑引发广泛关注。据当地媒体报道,这块被称为"恒河界碑"的文物被发现于北方邦的一处河岸,碑文疑似记载了某个古代王朝的疆域范围。
考古学家对界碑的真实性持不同观点。支持者指出,石碑的材质与当地出土的其他古代文物相符,且风化痕迹显示其年代久远。碑文使用的婆罗米文字变体也符合公元5世纪左右的语言特征。
然而质疑者提出了多个疑点。有专家发现部分铭文笔画过于清晰,与预期的侵蚀程度不符。更值得注意的是,碑文中出现的几个特定词汇在已知历史文献中未见记载,这种语言上的异常引起了学术界的警惕。
目前,印度考古调查局已介入调查。该机构发言人表示,正在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和碳14测年等技术手段进行检测。同时,碑文内容正在由古文字学家进行交叉验证,最终鉴定结果预计将在三个月内公布。
历史学者指出,若能证实其真实性,这块界碑可能改写恒河中游地区的古代政治版图认知。但在此之前,学界呼吁保持谨慎态度,避免过早下结论。此次争议也再次凸显了田野考古中文物鉴定的重要性,以及跨学科合作在辨伪工作中的关键作用。